2023年新疆成人高考網上報名和考試時間【新疆成考】
日期:2023-09-09瀏覽量:704
2020年成考高起本史地綜合考前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已發布在本頁,考生可使用本次試題作為檢驗自身備考程度的參考依據,也可使用本次試題練習做題速度和手感。
第21題單選在枕面地圖圖案中未能顯示的大洲是( )
A.亞洲
B.歐洲
C.南極洲
D.非洲
參考答案:C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世界地圖。
應試解難:地球上共有七大洲。左半邊圖,赤道以上大部分為北美洲,赤道以下為南美洲;右半邊圖,左下角橫跨赤道的是非洲,赤道以上且與非洲接壤的是歐洲和亞洲,右下角赤道下方是大洋洲。因此,圖上缺少南極洲。
第22題單選在枕面地圖圖案中有兩條緯線,其中實線示意赤道,虛線示意( )
A.北極圈
B.北回歸線
C.南極圈
D.南回歸線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北回歸線。
應試解難:北回歸線位于赤道以北,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,穿越中國、緬甸、印度、孟加拉、阿曼、埃及、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。由圖可知,實線以北的虛線為北回歸線。
圖2示意我國西北地區某山前洪積扇,聚落多分布在扇緣和扇中部。讀圖2,完成23題。
第23題單選圖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地,天然綠洲多形成于( )
A.甲地
B.乙地
C.丙地
D.丁地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洪積扇地貌與綠洲的形成。
應試解難:洪積扇尖頂和扇形外緣的組成成分是不同的。洪積扇尖頂大多是粗顆粒的砂石,土地比較干燥;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,在洪積扇扇形的外緣則為細膩的沙粒黏土,滲水性很差,土地濕潤,這便是沖出來的綠洲。
第24題單選制約該地區綠洲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( )
A.熱量
B.地形
C.水資源
D.土壤
參考答案:C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綠洲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。
應試解難:在西北內陸地區,夏季風難以到達,降水偏少,農業灌溉依賴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,因而水資源成為制約該地區綠洲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。
第25題單選實現該地區綠洲農業可持續發展,關鍵是要( )
A.治理水土流失
B.擴大開墾規模
C.防治荒漠化
D.改良作物品種
參考答案:C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綠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應試解難:該綠洲地處西北內陸,降水較少,不宜大面積植樹造林,也不宜擴大綠洲農業的種植面積,而應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體系,以防綠洲退化為荒漠。
圖3示意某地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。讀圖3,完成26題。
第26題單選該地6月份的氣溫和降水量分別是( )
A.28℃、150mm
B.30℃、290mm
C.31℃、385mm
D.32℃、400mm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對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的解讀。
應試解難:由圖可知,6月份對應的縱軸(氣溫/℃)為30℃;對應的橫軸(降水量/mm),遠遠大于150mm,小于且接近300mm。因此,答案選B。
第27題單選該地天然植被景觀是( )
A.溫帶草原
B.季雨林
C.針葉林
D.灌叢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熱帶季風氣候區的植被。
應試解難:由圖可知,該地全年氣溫為20℃~31℃,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,且降水量較大,10月至次年5月則較為干旱,這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。與熱帶季風氣候相對應的植被是熱帶季雨林。
第28題單選該地可能是( )
A.加爾各答
B.巴西利亞
C.伊斯蘭堡
D.烏蘭巴托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城市。
應試解難: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是熱帶季風氣候的典型區域,也是主要區域。加爾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,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。
用水總量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的比值,可反映一個地區或流域水資源供需關系的緊張程度。圖4示意我國主要流域水資源供需關系。據此完成題。
第29題單選水資源供需關系最緊張的流域是( )
A.珠江
B.黃河
C.海河
D.淮河
參考答案:C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我國主要流域水資源的供需關系。
應試解難:依題意,水資源供需關系=用水總量/水資源可利用總量。比值越大,說明供需關系越緊張;比值越小,說明供需關系越緩和。由圖可知,比值最大的是海河流域(171.1%),故海河流域水資源供需關系最緊張。
第30題單選據圖示信息推斷,水資源供需關系最緊張的城市是( )
A.沈陽
B.天津
C.鄭州
D.上海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我國主要流域水資源的城市分布。
應試解難:根據上題可知,海河流域水資源供需關系最緊張,因天津位于海河下游,地跨海河兩岸,故選B。沈陽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南部,遼河、渾河、秀水河等途經境內;鄭州地處黃河中下游;上海位于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,三地所在流域水資源供需關系緊張程度均低于天津。
第31題單選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有效措施是( )
A.海水淡化B.節水灌溉C.開采地下水D.南水北調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南水北調的功能。
應試解難: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,東多西少,南多北少。因此,南水北調能有效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。
圖5示意2013年1月北京霧霾PM2.5來源統計。讀圖5,完成32題。
第32題單選北京2013年冬季PM2.5來源中,占比重最大的是( )
A.外地傳輸
B.機動車
C.建筑供暖
D.餐飲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讀圖分析能力。
應試解難:圖示為2013年1月北京霧霾PM2.5來源統計,按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:外地傳輸(占27.6%)、機動車(占21.5%)、其他(占21.1%)、燃煤(占18.7%)、餐飲(占8.3%)、揚塵(占2.8%)。因此,比重最大的是外地傳輸。
第33題單選在北京本地PM2.5來源中,占比重最大的是( )
A.機動車
B.建筑施工
C.城市供暖
D.露天燒烤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讀圖分析能力。
應試解難:除了外地傳輸(占27.6%),北京本地PM2.5來源按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:機動車(占21.5%)、其他(占21.1%)、燃煤(占18.7%,包括城市供暖)、餐飲(占8.3%,包括露天燒烤)、揚塵(占2.8%,包括建筑施工)。因此,北京本地PM2.5來源比重最大的是機動車。
第34題單選以下有可能加重北京冬季空氣污染的是( )
A.寒潮侵襲
B.暴風雪
C.冷鋒過境
D.低空大氣形成逆溫層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加重北京冬季空氣污染的因素。
應試解難:冬季由于地面夜間的輻射降溫明顯,大氣低空容易出現“逆溫(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)層”,使得空氣的水平、垂直方向交換流通能力變弱,空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淺層大氣中,并遂漸集聚成霾,導致空氣污染。
圖6示意我國西北地區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區。讀圖6,完成35題。
第35題單選形成該城市空間形態的主導因素是( )
A.地形
B.交通
C.氣候
D.貿易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。
應試解難:讀圖可知,該城市有黃河穿行其間,城市中各個功能區是圍繞依托黃河布局的,可見是河流、地形主導形成了該城市的空間形態。
第36題單選當初規劃該城市石化企業布局,考慮的主要因素是( )
A.接近原料產地
B.土地供應充足,取水方便
C.交通便利
D.勞動力供應充足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城市功能分區的布局。
應試解難:讀圖可知,石化區設置在黃河彎道形成的區域中,用水便利且土地供應充足,故選B。A、C、D三項在圖中均未體現。
圖7示意北豐球局部區域地殼平均厚度分布。讀圖7,完成37題。
第37題單選圖中地殼厚度最大的地區是( )
A.青藏高原
B.阿爾卑斯山區
C.伊朗高原
D.蒙古高原
參考答案:A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地殼平均厚度最大的地區。
應試解難: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殼最厚的地方,平均厚度為70千米以上。圖中顯示地殼平均厚度最大的數值為70千米,且在北回歸線以北,東經90°附近,故選A。
第38題單選地殼厚度最大的地區處于( )
A.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帶
B.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帶
C.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帶
D.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帶
參考答案:B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地殼運動的板塊構造學說。
應試解難:由上題知,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殼最厚的地方。根據板塊構造學說,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撞擊,印度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下部使其不斷隆起形成的。故選B。
圖8示意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(廈門成都波蘭羅茲)路線。讀圖8,完成39題。
第39題單選與海洋運輸相比,該貨運班列的顯著優勢是( )
A.安全
B.運費低
C.省時
D.運量大
參考答案:C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的優缺點。
應試解難:鐵路運輸的運輸能力大,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,運行速度快(僅次于航空運輸).但建設周期長,機動性差。海洋運輸載運量大,運費低廉,不受道路、軌道的限制,但航運速度易受自然條件和氣候的影響。因此,與海洋運輸相比,鐵路運輸更快,更省時。
第40題單選開通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的主要目的是( )
A.加快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升級
B.促進中國與歐洲之間文化交流
C.提高沿線國家就業率
D.擴大中國與歐洲之間貿易往來
參考答案:D
參考解析:點撥:本題考查開通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的目的。
應試解難: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從福建廈門出發,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最后抵達波蘭的羅茲。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的開通,形成廈門連接歐、亞大陸的物流大通道,實現“海上絲綢之路”與“陸上絲綢之路”的無縫連接,擴大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。
二、非選擇題:41~46小題,共70分。
第41題填空回答問題。(12分)
概述明初加強中央集權的主要政治、軍事措施。
參考答案:(12分)
政治:在中央,罷丞相,設內閣;行政權分屬六部,直接對皇帝負責。(4分)在地方,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;設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;三司分立,互相牽制。(4分)
軍事: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;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約。(4分)
第42題填空閱讀材料,回答問題。(11分)
1935年,***在一份決議中指出:黨的策略路線,是在發動、團聚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……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。1937年4月,中央在另一份文件中又指出:國民黨的政策已開始了轉變,進入鞏固國內和平準備對日抗戰的階段;在這個新階段內我們必須堅持聯蔣的方針,以準備全國性的對日抗戰,只有同蔣介石南京政府共同合作抗日才是中華民族的出路。
——摘編自中央檔案館編《***文件選集》
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中國***對蔣策略的變化及其原因。
參考答案:(11分)
變化:由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。(4分)
原因:日本擴大侵華戰爭,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;西安事變和平解決;國民黨政策改變。(7分)
第43題填空閱讀材料,回答問題。(12分)
美國1787年憲法第一、二、三條分別規定立法權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國會,行政權力賦予總統,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,還規定國會議員和總統均由選舉產生,眾議院人數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,各州人口數目指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(即奴隸)的五分之三,自由人總數不包括未被征稅的印地安人。憲法第四條規定聯邦中央政權和各州的各自權力。憲法第五條規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據一定程序增添憲法的修正案,如1791年增添的修正案規定保證宗教信仰、言論出版、游行集會的自由。
——摘編自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》
簡析美國1787年憲法的積極意義和局限。
參考答案:(12分)
積極意義:體現了分權制衡原則,具有一定的民主性,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;使美國成為一個具有全國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制國家;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,創立的政體后來被許多國家仿效。(8分)
局限:允許奴隸制存在,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同的權利;忽視了基本人權。(4分)
第44題填空閱讀圖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2分)
2013年11月7日,“雪龍”號科考船從上海出發,開始第30次南極科考活動。12月19日,“雪龍”號在完成中山站卸貨任務后起航,開始了首次環南極大陸航行(航線見圖9)。北京時間2014年2月8日上午11點,五星紅旗飄揚在雪白的冰原上,我國在南極的第4個科學考察站泰山站建成。
(1)推測泰山站建站過程中(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2月7日)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。(4分)
(2)簡述“雪龍”號環南極大陸航行選擇圖示航向的原因。(4分)
(3)指出在“雪龍”號環南極大陸航行期間,可能遭遇的自然風險。(4分)
參考答案:(12分)
(1)逐日降低。(4分)
(2)航線接近西風帶與西風漂流區,順風順水(利于航行)。(4分)
(3)浮冰、冰山(或狂風巨浪、海霧等)。(4分)
第45題填空閱讀圖文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3分)
圖10示意的農業區(M)是我國某省級行政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。1990--2010年,該農業區耕地面積不斷擴大。L湖為該省級行政區最大的淡水湖。
(1)簡析M地成為主要農業區的有利自然條件。(4分)
(2)指出R河流圖示河段的流向與主要補給水源。(4分)
(3)簡述該農業區耕地面積擴大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。(5分)
參考答案:(13分)
(1)(地處沖積平原)地勢平坦、土層深厚;(2分)接近水源區,水源較充足。(2分)
(2)大致由東北流向西南;(2分)湖泊水。(2分)
(3)環境問題:入湖水量減少,湖泊面積縮小,湖泊水質下降;(3分)土壤次生鹽堿化。(2分)
第46題填空圖11示意我國人口結構及其變化趨勢。讀圖11并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。(10分)
(1)指出我國到本世紀中葉將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。(6分)
(2)簡要說明緩解我國人口問題的主要途徑。(4分)
參考答案:(10分)
(1)人口老齡化嚴重;年少人口減少;勞動年齡人口減少。(6分)
(2)適當提高人口出生率;優化人口結構;提高人口素質;健全社會保障體系。(4分)
高起點 | 10月21日 | 10月22日 |
語文 | 外語 | |
數學(文) | 史地(文) | |
數學(理) | 理化(理) |
專升本 | 10月21日 | 10月22日 |
政治 | 專業課 | |
外語 | 詳細>> |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文章評論(已有條評論)